找到相关内容7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净禅师禅学思想之探究

    般若观照   前 言   如果戒是佛身,那么禅一定是佛心。禅,是梵文“禅那”(Dhyana)的简称,鸠摩罗什译为“思维修”,玄奘译为“静虑”,即止息妄念,安静的深思,指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,极寂静而...、或狂妄自大者,若参看话禅易堕野狐禅或狂禅。同样,好逸恶劳者参曹洞宗的默照禅易堕无事窠臼里,从而变得“冷湫湫地”、“寒灰枯木”,粗重的妄念是没有了,但犹若冷水泡石头似的浸泡着,却定境难以现前,无漏智...

    湛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54881843.html
  •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讲解(文珠法师)

    从闻思修不可。由于多闻佛法,了解佛法,依理起行,精进不懈,念念反观自性,不贪恋诸法幻有的现象,也不执著诸法的空性,自然止息妄念,可以契证中道妙理。古人颂言:“念念照常理,心心息幻尘,遍...寂静处。   初发心菩萨,除亲近善友,修忍辱行外,还要严持佛戒,不杀,不盗,不淫,不妄言绮语,不两舌恶口,远离身口诸恶,令身口清净;又要修习禅定,止息心中妄念,不贪,不嗔,不痴,不恶见,令心清净。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文珠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353291342.html
  • 学佛必修的课程——四清净明诲[文珠法师]

    有相戒,与无相戒两种。有相的戒是身戒,无相的戒是心戒;身戒是不作恶行,心戒是不动妄念。我们受持佛戒,身虽不犯,而心放逸,不名为戒;必须在持有相戒的同时,还要持无相戒;身固然不犯,心亦不起妄念,身心都清净,方名持戒。    定,是一种止息妄念,破除散乱,集中精神于一境,能启发心智的功能,又名三昧,或三摩地,可分为世间禅,出世间禅,与出世间上上禅等三种。    世间禅,又分根本味禅,与根本净禅两种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戒律|清净明诲|戒淫|戒杀|戒盗|戒贪|妄语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0916301550.html
  • 演慈法师答问

    (一) 学习静坐是修习禅定的基础,目的是止息妄念,断除烦恼,透过静坐观想,明白真理,放下执著,去除烦恼,达到身心清净,提升智慧,而不是从静坐中求得欲乐,或用以代替男女情欲。   (二) 如果像你师父...修行人,不会在睡觉中生起性欲,若一般人即使生起那念头,醒来后应该生惭愧念,起来带著忏悔心,以动态的念佛拜佛来收摄自己的妄心,止息欲念。对修持未到家者,起来静坐则更易起幻像,只会对身心有害无益,切记此法不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教|佛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2041572343.html
  • 二十一世纪的人生

    邪念,止息妄念,集中意志,思维真理,增长正智,谋求断惑证真的自觉。若在大乘佛教言:正思维,则是一种追求真理,自觉觉他的思考力。   释迦牟尼佛,身为太子时,面对著没有真理,没有自由,而且阶级极端不平等...职业,与福利社会的事业。  6、正命:是正规的行为,道德的生活。  7、正精进:是积极的进取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的活动。  8、正定:是集中意志,制止妄念,培养精力的修养工夫。   以上八种道德生活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文珠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0914184000.html
  • 二十一世纪的人生

    。故在小乘说:正思维是一种令人抛弃邪念,止息妄念,集中意志,思维真理,增长正智,谋求断惑证真的自觉。若在大乘佛教言:正思维,则是一种追求真理,自觉觉他的思考力。   释迦牟尼佛,身为太子时,面对著...是积极的进取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的活动。   8、正定:是集中意志,制止妄念,培养精力的修养工夫。   以上八种道德生活的原则,都能够扩展人类的德性,开拓人类精神的文明,领导人类走向幸福,实现和平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2640127.html
  • 禅宗故事(二)

    颠倒妄想。妄念替代佛心,想要止息妄念,却又成了以妄止妄,因为妄念不断累积的结束,便造成无始劫来的习气,竟然将它归咎是天性而认为无法改正。切记呀!切记!一念生迷则恶业自起,哪涧水流入低洼处,一旦堕入了三... 今天既然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道理,那么就先以一个月的时间去尝试战胜私我,以不生的佛心自处看看吧!如果能够养成以不生的佛心自处的习惯,相信大家必能逐渐地不为外物所迷惑而生起妄念。若能做到时时刻刻皆以生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5242115.html
  • 倓虚大师自述:影尘回忆录(上册)C

    毗钵舍那(Vipasyana)译云观。止就是止于谛理不动的意思,也就是止息妄念的意思。观是观照,观智通达,能够契会真如。若就所修之方便而言,止属于空门和真如门,缘无为之真如而远离诸相;观属于有门和生灭门...不离妄心;妄心不离真心,真妄是不二而二;二而不二的。  所以最初用功的人,不要怕有妄念,有妄念时,用能观智去观,这妄念就住了;同时觉照这妄心就是真心,并没离开妄心;另有个真心。因为一念中,就具足三千...

    倓虚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5742804.html
  • 《略述密宗法门》(一)

    直指明体,以及诸法皆为明体的显现。莲华生大士专重“口诀部”,因其已包括了“心部”和“界部”。“大圆满”法门依直指认取离遮蔽的本净俱生智,开显无上解脱慧,并非修小乘声闻止息妄念以断灭诸苦的寂灭禅定。  大...得,但因无明遮蔽,不修亦隐而不显,更见不著。凡夫从未穿透过遮蔽自性的迷惑,见到并确认自性本体,这遮障迷惑总称为“无明”。无明并不只是此生所积,试捡验自心一天内有多少五毒情绪妄念,多少静定光明善念,可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4443011.html
  • 论王安石与佛教

    。可见止息妄念为专守的前提,因此专注于一种思想者必先做到“止”,也就是王安石所说的“唯其无所系,故有所系者守之”;“观”要求人们冷静地观察思考事理,不去汲汲以求,但追求事理的前提却是观察和思考,因此...议而辨之也,亦不可为量数。此其书之行乎中国,所以至于五千四十八卷而尚未足以为多也。[1]  要理解这段话,先得从佛家的“止”、“观”说起。止,为梵文?amatha的意译,大体指止息一切外境与妄想,专注...

    方笑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1143446.html